发布日期:2015/4/8 10:51:00 点击量:11824

东关街夜景
东关街东起古运河,西到国庆路,全长1122米,是明清时期扬州城最繁华富庶的街道。为打造提升东关街街景,再次体现历史上的辉煌盛况,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,市委、市政府全面启动“双东”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,共计投资6亿多人民币,搬迁沿线居民800多户、单位30多家,先后实施了一、二期保护整治工程, “双东”历史街区正被拂去历史的尘埃,显露出它独特的风情和魅力。

鸟瞰东关一角
依运河而生:

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。自大运河开通后,这条外依运河、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,逐步成为最活跃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集聚地。经过千年的积淀,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,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。

唐代,扬州赢得了“东南第一商埠”的美誉,有天下“扬一益二”之称;而利津古渡(即今天的东关古渡)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。有了码头就有街市,舟楫的便利和漕运的繁忙,催化出一条商贸密集、人气兴旺的繁华古街——东关街。

缘街巷而名:

完整的“鱼骨状”街道
历史对于东关街是慷慨的,明清建筑群及“鱼骨状”街巷体系在没有消失在历史传承的洪流里,反而得以较为完善的保存,使其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。

“其实没有转换,其实也没有挪移,历史和现实,它们就在那里,它们就共同地存在在东关街上。”——范小青

“扬州街巷是狭窄的,于狭窄中显得小巧而静谧”
扬州街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:一是多而奇,经考证,该区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108条纵横交错、四通八达、首尾相连、千奇百怪的大街小巷;其次是短而窄,一般的街道宽度都在三米左右,巷道宽度仅为一至二米。长度大致在一二百米至五六十米之间,短的仅为二三十米。较狭窄的小巷宽度不足一米,被人形象的称为“一人巷”。因此,民间俗语谓:“一人巷,一人巷,一人走路一人让”;其三是曲而幽,长短不一,大大小小的街巷,弯弯曲曲,巷巷相套,蜿蜒曲折,内外相通,从而扬州城有句民谣:“扬州城,巷子深,户对户,门对门,门里门外一家人。清晨开门问个早,小巷虽窄不碍人,来往行人礼三分。”在这里,扬州街巷的古韵无时无刻不在浸润着来往的游客行人。

“扬州街巷是古老的,显得幽邃而深沉”
东关街全长1122米,至今仍是扬州的商业重地,传统色彩浓厚的手工艺、特色小吃和商业老字号集中地。据统计,全街共有个体工商户232家。其中,手工业72家、餐饮业24家、旅游商品经营户136家,包括19家传统商业老字号,如谢馥春、三和四美、中国照相馆、协茂大药房等。

因园林而盛:

“长乐”夕照
自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,在市委,市政府的关心下,由我司组织管理修缮并开放了李长乐故居、胡仲涵故居、逸圃、华氏园、武当行宫等文保单位,恢复重建了花局里、壶园、街南书屋、冬荣园等历史建筑群,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、盐商大宅、寺庙园林、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,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,省级文保单位2处,市级文保单位21处。这种“河(运河)、城(城门)、街(东关街)”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,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。

长乐客栈

壶园

丁氏马氏宅

名刹“准提寺”